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全球史》中写道:“一战期间,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到一战结束时已经夺去了2...

《新全球史》中写道:“一战期间,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到一战结束时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一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这表明

A. 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伤害

B. 战时高效的交通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C. 战争成为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B 【解析】战争中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这对瘟疫的快速传播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一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足以证明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未产生直接伤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战争不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选项C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85两名中国游客在位于柏林的德国议会大厦前用智能手机互相拍照并在拍照时摆出了纳粹举手礼。巡逻的保安发现他们的举动后随即通知警方。巡警随即根据德国刑法典中的使用违宪组织标志罪”,逮捕了这两名中国游客。两名中国游客被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    B. 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

C. 行纳粹举手礼违背德国宪法    D. 纳粹标志代表蔑视人权与压迫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

A. 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

B. 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

C. 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

D. 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约翰逊总统在一所大学中关于“伟大社会”的演说(1964年5月22日):“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召唤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永不衰竭的工业,为的是给所有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富足的制度……下半个世纪的挑战就是我们是否有智慧利用那种财富去丰富和提高我国的国民生活,以及促进美国文明的素质……在你们这个时代里,我们不仅有机会走向富裕的社会和强大的社会,而且能通向伟大的社会。”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1942年12月,委员会发表一份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报告为战后建立“新英国”勾勒了蓝图,是建设“福利国家”的指路标。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所有英国人“不分阶级不分贫富”,都有权享受社会福利制度的保护,“从摇篮到坟墓”……1945年工党执政后,就开始履行它的诺言。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为成为个伟大的社会,采取了哪些措施?其经济理论根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战后英国在社会管理领域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是一组唐三彩造型图片。唐三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状况。

请围绕唐三彩的史学研究价值,综合四幅图片中的信息,概括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信息提取全面充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巳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放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各国的书籍,突出的有林则徐的《四洲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魏源的《海国图志》等,如《瀛寰志略》系统地介绍了地球形状和近80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并指出世界不是以中国为主,至多是“亚细亚以中国为主”。

19世纪60年代以后,部分精英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开始承认中国“艺”或“器”不如人,提出要“师夷长技”,例如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指出中国有“四不如夷”: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呼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诸国富强之术”。

甲午战败,以“华夏文化中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虚骄意识与狭隘的世界方城观在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面前被击得粉碎,引起了国人的反思。华夏文明不但不是“天下”最优越的,甚至在东亚地区也不是最好的。不但“技”不如人,部分精英知识分子也认识到“政”或“道”亦不如人。随着思想启蒙的深入,对中国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原因的检讨与思考也逐渐深入,到“五四”时期呼吁“打倒孔家店”,声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至此,“华夏文化中心”现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任保秋《近代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崩溃与新“世界”观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说明传统天下观崩溃的历程,并概括导致传统天下观崩溃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