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 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
B.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D. 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
以下是1895—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 | 新增民族工业资本(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01—1911 | 340 | 5600 | 31 | 510 |
1912—1919 | 470多 | 13000 | 75 | 1625 |
其中,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条件是
A.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
D. 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所含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注:单位,万两,资料选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B. 洋务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C. 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税收入是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源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 农业经济的停滞性
《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文如此定义冷战的主要原因是
A. 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世界大战
B. 冷战期间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C. 冷战的手段意在维护世界和平
D. 美苏争霸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坚持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C. 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D. 拉拢新中国与苏联进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