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臣汲黯揭露,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义”。他重用酷吏和财利之臣,以致不久后有人评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但汉王朝没有重蹈秦的覆辙,主要原因是
A. 汉初法律制定趋向成熟 B. “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C. 酷法罩上了儒家思想外衣 D. 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回顾过去,警示未来,指引中国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开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简要评价。
(2)指出材料二中米德博士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种评价的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
1940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1943年3月蒋介石在重庆出版《中国之命运》一书,提出“国民党是抗战建国、民主复兴的力量和希望”,“只有国民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救中国”,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国民党打算战后还政于民、实行民主
B. 国共两党在为迎接抗战的胜利共同做准备
C. 国民党与共产党继续合作抗日建国
D. 国共两党在为战后建国做理论准备和竞争
《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由东方出版社推出,本书记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主持参与和亲历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和评价了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成败得失。在书中我们不可能读到
A. 淞沪会战的得失
B. 保卫大武汉的部署与设施
C. 鄂西会战的检讨
D. 百团大战的战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