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 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权力过小
C.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
据统计,清代某县的108位知县中,出身进士的有31人,举人36人,贡生9人,其他32人。这反映出
A.科举制在选官方面影响非常有限 B.科举制已成为最重要的选官方式
C.清代这一地区的文化教育较落后 D.清代的人才选拔机制呈现多样化
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
A. 皇帝刻意加强宰相职权
B. 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
C. 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D. 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框架
C.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有学者认为,由于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传统文化上强调“忠孝相通”“忠孝同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 国先于家观念主导
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 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周初亦然……皆称诸侯曰‘友邦君’……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分封制
A. 继承了夏朝和商朝的王位世袭制
B. 确立了周王对诸侯国的直接管辖
C. 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D. 依据血缘关系规范权力、财富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