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4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1周年。该条约“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这一条约的签订意在
A. 促成中日两国尽快建立外交关系
B. 缓和中日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C. 结束两国敌对状态
D. 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结束后,毛泽东请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以被称为“乒乓外交”的一着妙棋,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国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A. 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C. 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新的严重威胁
D.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需要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发表后,西方舆论将其比喻为“外交核爆炸”,美国则说“这是戴高乐在美国的背后捅了一刀”。中法建交说明( )
A.中法结盟威胁到美国霸权
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受到了冲击
C.中美关系正常化已无可能
D.中国已完全突破美国的外交封锁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邓小平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B. 由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提出
C. 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接受和支持
D. 与《联合国宪章》的重要精神一致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
A. 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B. 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C. 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D. 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