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底民政部下发“妥拟自治章程,请旨饬下各省督抚,择地依此试办”的通知。到1908年前,国内直接以研究并促进地方自治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约有30余个,筹办或试办地方自治的组织机构约有60余个(各省奉旨设立的自治总局不计)。据此可知,这场地方自治运动
A. 是由清政府主动发起的
B. 推动了晚清社会的政治变革
C. 标志着汉族官僚的崛起
D. 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群众基础
1862年5月8日,敌视太平军的(中国邮报》写道,“断言太平军占据的地区已是赤地千里未免有点夸大其词。他们占领了生丝的主要产区浙江湖州。长期以来运到上海的生丝大部来自他们的占领区;绿茶产区杭州和安徽太平也有相同的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该报是要揭穿那些敌视太平军的夸大不实之词
B. 太平天国对列强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太平军占领区的农作情况比清政府统治时期好
D. 当时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
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
A. 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B. 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C. 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 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
吴宁、范立舟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这反映了宋代
A. 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B. 国力贫弱、政治黑暗
C. 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
D. 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农耕区域 | 年人均耕田数 | 平均亩产量 | 粮食总收人量 |
南方农耕区 | 23小亩 | 1.37石 | 32石 |
中原农耕区 | 30小亩 | 1.5石 | 45石 |
西北屯基区 | 74小亩 | 0.4石 | 29石 |
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D.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从两个方面发生着变化:一是权力的转移,二是兼并战争的发展。这两个变化
A.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B. 顺应了人民的普遍要求
C.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