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 )
A. 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 B. 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
C. 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 D. 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 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 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C.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海国图志》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中国人对世界事务的一次开放性的总思考,影响了此后数十年中国的发展道路。”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
A. 鼓舞了清朝军民反侵略的斗志 B. 激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情
C. 推动了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D. 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许多新词,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这表明魏源
A. 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
D.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斯特拉霍夫这样评价一部文学作品:“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这一文学作品的风格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