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闪亮登场。怀揣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 大清王朝愈加探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材料二  “中国人很知民众政治之必要,但从没有想出个方法叫民众自身执行政治。所谓by people的原则,中国不惟事实上没有出现过,简直连学说上也没有发挥过。”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材料四  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 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 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五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六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李鸿章富国强兵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请做一简单评价。

(2)材料二中“by people 的原则是对欧洲启蒙运动什么思想的继承? 梁启超说:“中国不惟事实上没有出现过,简直连学说上也没有发挥过。从近代史角度考查,你是否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在20世纪上半期孙中山是怎样顺应潮流? 

(4)材料四中() 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 计划彻底地革命是指什么革命? 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五,指出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 结果如何? 

(6)依据材料六,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了什么作用? 

 

(1)思想:“中体西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大量引进西方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其本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体西用”成为清王朝反对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思想武器。 (2)继承:主权在民思想(人民主权说); 观点:不同意。理由: 维新派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维新思想,发动戊成变法;革命派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思想,发动辛亥革命。 (3)提出三民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顺应了走资本主义的要求;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 (4)责任:反帝反封建。革命: 国民革命。指导思想: 新三民主义。 (5)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作用: 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根据所学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评价。 (2)继承:根据“从没有想出个方法叫民众自身执行政治”和“by people”可知是主权在民思想;观点:不同意。理由: 可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和开展的整治运动进行说明。 (3)根据“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结合孙中山的思想可知,提出三民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顺应了走资本主义的要求;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 (4)责任:根据“《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从(重) 新担负革命的责任”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故责任是反帝反封建。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后,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 (5)道路和结果:根据“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可知,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根本问题: 根据“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知,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作用: 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

代表作

基本主张

李贽

(1527—1602)

《藏书》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

(1313—1375)

《十日谈》

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说明当时西方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查看答案

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 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 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 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 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查看答案

粱启超曾说史学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明确指出,历史认识的目的和任务是反映客观历史事实,这是新史学的灵魂,对此必须坚持到底、绝不动摇。这表明梁启超治史

A. 看重史料来源    B. 重视分析史实    C. 力求真是真非    D. 善于借鉴历史

 

查看答案

邓小平巡视南方,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该谈话回答的当时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最主要是(   )

A. 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B. 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C. 国家统一问题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查看答案

20147月,人民日报网评论文章:“邓小平理论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夯实了物质文化基础。”下列相关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相符的是

A. 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B. 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 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

D. 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