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兴衰起落,...

自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兴衰起落,发生了非常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以“二元两极”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从而构成了国际体系层面“两个世界”的对峙。

——余伟民《冷战是这样开始的》

材料二60至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它是在国际形势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体现在第三世界的兴起……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材料三关于筹备新的联盟条约的谈判已经进入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客观进程和成立独立国家联盟已经成为现实。

——《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共和国首脑声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

(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

 

(1)原因:社会制度的对抗和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 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 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中国的振兴),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 (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 因素: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中的“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和“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这些信息可以概括出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对抗和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北约的成立和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变化:依据材料中的“60至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首先体现在第三世界的兴起……”、“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这些信息可以概括出,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表现为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中国的振兴、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 (3)影响: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是苏联解体。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苏美两国的实力大增,特别是经济实力的增强,两国开始逐步对峙起来,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20世纪60至70年代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崛起冲击着的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步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二战后,苏联经历的三次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联的经济日益恶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终结。所以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决定大国综合国力强弱的因素是经济实力的强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查看答案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因此,美苏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坚忍和理性。古巴导弹危机最能反映这一国际关系的特点。

 

查看答案

在克利斯提尼改革时,雅典实行有报酬的陪审员制度,这种有报酬的公职制度给广大中下阶层的公民提供了极好的政治教育机会。

 

查看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从此结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查看答案

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内容规定中国割地、赔款、通商,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