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A. 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B. “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
C. 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
D. 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192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间再前进”。这表明
A. 共产国际和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 他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C.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D. 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 反映国民政府有收复东北等失地的决心
B. 从侧面反映当时国民政府对《马关条约》的态度
C. 表明国民政府要维持国家领土完整,争取抗战胜利
D. 国民大会是当时名义上全国最高立法机关
李长之在《迎中国文化复兴》一书中曾说:“五四运动当然不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的一个指标。”材料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A. 在概念上就是指新文化运动
B. 主要思想体现于反帝反封建
C. 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D. 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学者马勇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弘扬了民主意识
B. 实现了民族独立
C. 结束了专制独裁
D. 确立了民主宪政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峪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爹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多龙、李遂亦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A. 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B. 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C. 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 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