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 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 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

 

(1)中国银本位制度: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扩大;巨额贸易顺差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英国金本位制度: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商套换中国黄金获利;政府机构推动与立法保障。 (2)因素: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的影响;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扩大。 变化: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推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 (1)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等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等信息概括得出。 (2)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等信息概括得出。联系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 苏联在社会生活等领域落后于美国

B.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 苏联难以抵挡美国的渗透面临解体

D. 文化的影响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查看答案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法案》,规定:由行政部门实施关税减让谈判并与国外政府签署相关协议;以1930年关税法案规定的关税(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税率)为标准,总统有最高不超过50%的税率减让和让外国商品维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待遇的权利;实行无条件最惠国原则。根据这一法案

A. 国会丧失贸易立法的权力

B. 关税壁垒被废除,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C. 行政机构在对外贸易中的权力扩大

D. 美国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地位

 

查看答案

英国史学界对1832年议会改革后的议员成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四分之一;贵族(及其子弟)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反映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A. 抑制了“中等阶级”的发展

B. 加速了贵族政治的瓦解

C. 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D. 使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英国政权

 

查看答案

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

A.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    B. 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

C. 中央与地方间分权制衡    D. 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 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B. 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C. 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