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清政府派员参加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1905年清政府商部奏准《出洋赛会章程》共20条,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这表明清政府
A. 彻底放弃重农抑商
B.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力图扩大对外贸易
D. 极力垄断对外贸易
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每一个学生每月给三两银子的膏火,学一二年后,洋文有成绩者,则增至六两,再过一期增为八两,后增为十二两。彼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
A. 清末新政重视教育
B. 新式教育已成主流
C. 官办学堂待遇更好
D. 新式学堂招生艰难
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A. 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B. 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 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 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下图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佐证
A. 唐太宗推行“祟儒尊孔”的国策
B. 《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
C. 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 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也有所传播
《汉纪》指出:“今汉人田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豪强富人,占田逾多,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赋,而人输豪强太半之税……是以惠不下通,而威福分于豪人也。”据此可知
A. 中央集权已削弱
B. 将实行盐铁官营
C. 低税率于民不利
D.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 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