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国内商品流通额中,鸦片战争前粮食占42%,棉布占24%,其次为盐、茶、丝织品等...

在国内商品流通额中,鸦片战争前粮食占42%,棉布占24%,其次为盐、茶、丝织品等。到了1936年,工业品占34%,手工业品占42%,农产品占24%。这一变化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

A. 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B. 国家工业化初步实现

C. 经济近代化的趋向显著

D. 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 【解析】经济近代化是指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材料反映出,相对于鸦片战争前而言,工业品、手工业品在20世纪30年代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变化,体现出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的显著趋势,故C项正确;半殖民地经济则具有浓厚的外国势力介入因素,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外国,排除A项;国家工业化需要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也仅仅只是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0世纪30年代国家工业化初步实现表述错误,排除B项;从题干中可以看到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在显著减少,并没有体现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问题,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

C. 沿海民众及士绅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诉求

D. 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

 

查看答案

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

A. 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 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C. 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 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查看答案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查看答案

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

A. 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

B. 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

C. 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

D. 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

 

查看答案

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