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C 【解析】 试题解析: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解决的是政治问题,民生主义解决的是社会经济问题,故孙中山称其为“社会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民族色彩也很突出,但那主要是驱逐鞑虏排满兴汉的民族性,与后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不是一回事。其依据是

A.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B.没有无产阶级领导

C.在革命中曾经寻求西方国家的支持

D.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查看答案

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A.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 提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

C. 提出节制资本主张

D.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查看答案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 民本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查看答案

19253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 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B. 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

C. 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

D. 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

 

查看答案

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A. 已经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B. 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C. 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D. 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