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统计过,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大地主”。这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民族工业对封建政府保持妥协性
B. 民族工业的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协调
C. 民族工业所需的市场得到一定保障
D. 民族工业遇到严重资金困难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挈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 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 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A. 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 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
C.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 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 英国 | 日本 | 其他国家 |
1894 | 69.49 | 6.26 | 24.25 |
1900 | 62.99 | 11.20 | 25.81 |
1905 | 55.71 | 14.04 | 30.25 |
1910 | 50.89 | 16.14 | 32.97 |
1914 | 48.31 | 20.39 | 31.30 |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下表是晚清政府颁布的部分工商实业方面的法规表,这些法规
年代 | 法律法规 |
1904年 | 《商人通例》 |
《公司律》 | |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 | |
《商标注册暂拟章程》 | |
1906年 | 《破产律》 |
1907年 |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 |
A. 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 促成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C. 限制了外国在华企业的发展
D.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