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国务院实行第二步利税改革,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
A. 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B. 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C.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该表反映了
A. 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
B. 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
C. 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
D. 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 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 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1956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
B. 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C. 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
D. 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