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A. 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他是个声望很高的学者。他引述偏僻的古书章节,把孔子描写为主张伸张民权、遏制君权的人,还把进步思想偷偷地塞进传统的古典思想。”该段文字中提到的“他”是指( )
A. 魏源 B. 康有为 C. 严复 D. 陈独秀
赫胥黎原著《天演论》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界”,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生物界”没有道德标准,而人类有着相亲相爱、互助互敬的本性,其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生物界”。但严复却在译著里公然宣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严复的做法实质上反映出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B. 严复企图以进化论观点来宣传维新思想
C. 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魏源在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时已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相连的等地理常识,但他在书中仍宣扬中国四境有海环绕,认为世界各国不是“海岸之国”就是“海岛之国”,惟有中国例外。这一现象的出现
A. 说明魏源意图强调近代海防的重要性
B. 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
C. 说明魏源仍存有中国中心说等传统观念
D. 说明魏源对世界地理缺乏必要了解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l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可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 实用技术发达 B. 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C. 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下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 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 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 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 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