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一: 论题:近代人文精神向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阐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顺位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为顺应自由主义而进行的改革,也反映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浪漫主义流派的文学、美术和咅乐中,对人性的挖掘,对社会现象的揭露,这些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示例二: 论题: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 阐述: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后,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要求以人为中心,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近代人文主义产生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仅仅对人性的尊重而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启蒙运动在这时兴起,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阶段。随着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这些都表明在社会进步的推动下,近代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以人文主义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入题,实际是要求学生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的互动关系。在作答时,首先要拟定论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点既可以确定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也可确定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前者可从自由主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后者要突出重大文化现象的历史背景的挖掘。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同   原因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资产阶级建立自己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要求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质   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从思想内容上看,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作用   都起了思想解放作用,打击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   异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资产阶级形成(新兴)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场手工业大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兴起 发展   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   起源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影响全世界。   斗争矛头   封建教会   封建制度   活动范围   主要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成就   在政治、经济、哲学、科学等多方面成绩显著   斗争武器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斗争形式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抛弃宗教外衣   影响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流派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同时也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学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儒学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诞生于春秋末年,为孔子所创立。孔子整理《诗》、《书》、《春秋》等“六经”,制定了儒家经典,为儒家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战国是儒学壮大期。此时儒家得到初步发展,成为势力强大一世的“显学”。……两汉儒学,趋于独尊,也是儒学蜕变,成为御用学术的开端。……另一方面,儒学在两汉又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在以董仲舒为首的经学家引阴阳五行以解儒学。

﹣﹣摘编自舒大刚《中国历代大儒》

材料二  (宋代)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注:所谓“格义”是指在两种文化接触的时期,接受外国文化的人们喜欢把所接受的外国文化的某一方面,比附在本国文化的某一方面)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儒学相比,汉代儒学的变异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走向精微的原因和表现

(3)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格义方式及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孔子与儒学。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A. 宣扬以德治国

B. 辩护政治法统

C. 推动经济交流

D. 加强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A. 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B. 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孙中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