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当时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
A. 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B. 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C. 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D. 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中世纪欧洲的人们把好色贪吃、放纵奢华看作十恶不赦,要进第九层地狱,但在但丁眼里这些只是轻微的错误,最多只需要进第一层地狱。这说明了
A. 但丁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奠基人
B. 欧洲社会普遍存在放纵欲望行为
C. 放纵欲望的行为遭到人们的反对
D. 教会的说教无法阻止人性的觉醒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B. 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C.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雅典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城邦政治中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的地位提高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祀郊天,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人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主要是因为
A. 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
B. 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
C. 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习俗
D.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
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
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
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