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 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B. 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
C. 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 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说明宋代文学
A.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B.集中表现农村生活
C.内容凸显历史故事 D.世俗化的趋势加强
据晋代《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而在宋元时期文人的笔下,诸葛亮的形象被大力美化或神化,志在北伐一统、兴复汉室的诸葛亮成为民族英雄、爱国志士,更成为呼风唤雨、用兵如神的神奇军师。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学风格的发展
B. 主流思想的演变
C. 统治政策的需要
D. 民族矛盾的尖锐
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 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 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 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 颠彼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 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 仁政和道德教育
B. 王道和民主政治
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 实行人治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