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 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三则史料可知,顾炎武针对当时科举制度走向极端、行文严重脱离现实的问题,提出写文章要经世致用,察考民情,益于国计民生;魏源针对当时的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陈独秀针对当时国民意识淡薄、民众不关心国事的状况,提出应促进国民意识的觉醒。 (2)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三位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制度衰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学东渐、人民的觉醒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可从有识之士的主观方面找原因,如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文化自觉、吐故纳新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报载:19588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  )

A.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 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

C. “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D. 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文革结束后,文艺创作上开始更加尊重个体尊严,更加强调人文关怀。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恢复        B.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道德风尚的变革

 

查看答案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诗词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史诗,他在一首诗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下面选项最能体现出这首诗思想的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枪杆子里边出政权

C. 工农武装割据    D.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查看答案

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

B. 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 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