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
A. 民族危机严重
B. 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C. 强调文学应自由讨论
D. 社会急需思想变革
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
1860—1920年中国茶叶出口美国情况(单位:千磅)
年度 | 1860 | 1870 | 1880 | 1890 | 1900 | 1910 | 1920 |
数量 | 30558 | 35202 | 36187 | 42586 | 42283 | 28043 | 8055 |
占美国进口比例 | 96.41 | 74.25 | 50.25 | 50.77 | 49.84 | 32.75 | 11.35 |
A. 茶叶的商品化程度降低
B. 贸易主权逐渐得到恢复
C. 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受阻
D. 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减弱
“去年上海发生罢工至七百余次之多,人民确寄予不少的同情。可是在民主政治下的广州、汉口,罢工次数不及上海五分之一,然而人们却表示憎恶的心理,奇怪!”该短评所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前期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他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把它们纳入儒家总的解释之中。由于他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都要多。”这段话适宜于评价
A. 李鸿章和中体西用
B. 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
C. 胡适和新文化运动
D. 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当时中国并非—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
A. 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
B. 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
C. 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
D. 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
清初连续几任巡抚在江苏抑奢劝俭,“酒船妓乐高果看席及丧殡戏乐,概行禁止”,招致民怨。雍正谕示:“苏州等处酒船戏子匠工之类,亦能养赡多人;此辈有游手好闲者,亦有无产无业就此觅食;倘禁止骤急,……非长策也。”据此判断,当时
A. 奢侈风气阻碍经济发展 B. 奢侈思想占据主流地位
C. 雍正皇帝反对禁奢政策 D. 奢侈消费带动百姓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