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君列传》中这样描写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情况:“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秦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行土地的私有化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总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汉书》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中的“务本”所指的是
A. 重视农业生产
B. “燔诗书而明法令”
C. 废除世卿世禄制
D. 大力推行县制
人们对商鞅有不同的称呼,如“卫鞅”、“公孙鞅”,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 自然的崇拜
B. 因功得到的封地
C. 母亲的族姓
D. 所在地方的地名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 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
C. 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 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 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
B. 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C. 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D. 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鞅少好刑名之学”,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