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

“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上述材料最能体现

A. 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B. 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C. 坚决退出战争的正义性

D. 俄国工人阶级的壮举

 

B 【解析】由材料“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可知,材料阐述的是十月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最能体现的是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故答案为B项。A、D项不符合题干中“最能体现”的要求,C项材料没有涉及,均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下列不能作为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依据的是(    )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C.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民主党人杜鲁门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为贯彻杜鲁门主义的原则,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材料二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关国总统时,美国二战后两度介入战事的恶果在国内日益突显,再加上美苏争霸的态势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迫使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访途中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新政策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其内容是: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等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它们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在这历史演进过程中,就国际体系构造而言,冷战来自19世纪期间开始、并且愈益加速的国际权势分布的极化趋势。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而且并不总是排斥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达成妥协和进行协调,甚至形成对世界命运头等重要的战时同盟。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从经济运行模式的角度看,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思维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一览无余: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严禁照抄材料)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几种观点?各是什么?作者认为亨廷顿观点的实质是什么?试以史实论证作者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第三节 中共政权的演变:第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第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第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第四、创造两岸双蠃,华人屹立世界:

①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②影儿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共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③两岸交流的现况

④当前的两岸问题  焦点:统独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