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民主义的三种思想背景对孙中山政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显著的区别。20年代之前,在孙中山的政治实践中,英、美民主主义占较大的比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比较微弱。但随着1917年后孙中山政治上的不断受挫折,他对英、美民主主义虽继续抱有强烈希望,但同时开始重视中国文化传统,1921年后,孙中山回归中国传统的痕迹越益明显。孙氏深感单纯追求英、美政治模式,忽略中国传统是其革命不断遭挫的重要原因。孙氏开始相信,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底,从而“规抚”外来思想才能为其政治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孙中山向中国文化传统倾斜的同时,孙中山把目光又转向新生的苏俄,经过审慎的研究和思考,对苏俄革命经验作出了选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研究历史需要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历史观影响着人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观越发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观都是革命史观,认为近代中国是一段不断出现革命高潮的历史。“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史观开始指导历史研究。现代化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也是目前研究历史重要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则主张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请回答:
(1)以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观为指导,分别概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1500——1900年,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的农业文明形成巨大的冲击,以文明史观为指导,以中国为例,试概括政治、经济、思想上的主要表现。
(3)以全球史观为指导,阐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后的对外开放。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Joseph Heller(1923-1999﹚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据此可知《第二十二条军规》最可能属于哪一流派?
A. 浪漫主义
B. 无产阶级文学
C. 现代主义
D. 现实主义
“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这一共同体,现在叫做欧盟。”该组织的出现
A.制定了关税壁垒政策
B.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政府
C.标志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D.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
下图是浙江杭州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历史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A.农村率先改革,城市改革处试点期
B.农村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束缚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956年,火柴大王刘鸿生的企业在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有人问他:“你舍不舍得?”,他含笑答道:“讲老实话,作为一个资本家,我有点舍不得,但是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民族资本家,我又舍得。”这足以说明
A. 三大改造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B. 民族资本家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C. 赎买政策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实际
D. 刘鸿生具有一定的民族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