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为此他主张
A. 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C.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
D. 走介于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道路
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A. 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 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 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 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1956年苏联国民收入比1913年大约增加13倍,按人口计算约增加12倍。从1918年到1957年40年间,苏联工业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同期美国只有3.2%,法国3%,英国1.9%。可见,苏联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的。这一现象
A. 说明苏联的经济发展潜力远超西方国家
B. 是苏联获得了更多经济援助的结果
C. 成就取得牺牲了太多农民的利益
D. 使苏联在综合国力上领导美国
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了
A. 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
B. 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
C. 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D. 斯大林体制完全确立
下表是近代重庆《商务日报》发行的广告量,据此可知这一时期重庆地区
| 1930.11 | 1932.5 | 1934.6 |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 15 | 17 | 20 |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 46.8 | 41.5 | 38.5 |
A. 反帝运动不断高涨 B. 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D. 社会生活日益西化
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 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萧条
B. 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C. 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D. 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