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前,日本以“文野战争”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支持战争。战前,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为战争效劳,不计个人得失。21个运输社,自愿在战争期间无偿为政府运送军事物资。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人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清政府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西太后庆祝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海军军官都在基地附近兴建私宅,军官生活普遍奢侈,嫖赌乃常事。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事,战争期间,各地仍发生多起乱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大事纪
1931年9月18日 |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
1935年12月9日 | 一二·九学生运动 |
1937年8月13日 | 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开始 |
1937年9月22日 |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1943年11月 | 开罗会议召开 |
1944年春 |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
1945年7月 |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斯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
1945年8月8日 |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
1945年8月15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4)对比两次战争,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1936年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
A. 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
B. 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
C. 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
D. 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
如表是《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它所反映的现象是
年代 | 1937 | 1938 | 1939 | 1940 | 1941 | 1942 |
阵亡人数 | 125130 | 249213 | 169562 | 339530 | 144951 | 87719 |
A. 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牺牲人数最少
B. 国民党军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C. 片面抗战路线使军队牺牲人数不断上升
D.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A. 推翻了帝国主义统治
B.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
D. 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这表明了袁世凯
A.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权力
B.担心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限制其权力
C.认为国民党势单力薄,不能用武力夺取其权力
D.害怕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剥夺其临时大总统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