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的长期...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仰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而是企图用一个“明君”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黄宗羲

D. 李贽

 

C 【解析】材料旨在表述农民没有意识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只是寄希望于一个好皇帝来拯救众生。明清时期黄宗羲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家,对“这种意识”提出了质疑,C正确;董仲舒、朱熹的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李贽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龙场悟道的故事是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说明王阳明领悟到求理的途径是(     )

A.发明本心                    B.圣人托梦

C.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查看答案

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

A. 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

B.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C. 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D. 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里的“他”应是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