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
B. 参知政事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范镇上奏曰:“……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
A. 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
D. 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建立法律体系
C. 推行科举制度
D. 实行三省六部制
汉朝初期,察举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时,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通晓法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A. 规范了选拔的方式
B. 改变了选拔的范围
C. 修改了选拔的标准
D. 提高了选拔的标准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
A. 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
B. 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
C. 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
D. 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