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还有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 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B. 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 英军发展海外贸易
D.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清史稿》中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
A. 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B. 内阁权力越来越小
C. 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 清初分权思想加剧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A. 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 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 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 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威胁
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 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
C. 明朝成为一个法治化国家
D.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
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A. 皇帝制度遭到破坏
B. 君主专制名存实亡
C. 官僚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D. 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B.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