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这一形势出现的背景是
A. 国民革命运动不断深入
B. 南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创立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20世纪40年代《解放日报》社论:“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材料中的“大事”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和援助
D. 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A. ①②
B. ②④
C. ③
D. ①③④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 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 推动国民大革命
C. 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 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1941年1月中美某国际条约规定:“双方并同意……对方人民在此国之领土内被拘留、逮捕、监禁或听候审判者,其与领事官之通讯,地方官厅应予转递”。这一规定说明了
A. 领事裁判权被彻底地废除
B. 中国战场牺牲最多作用最大
C. 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D. 中国跻身世界四大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