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 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
A.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 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C. 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
D. 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
董仲舒说:“事应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他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他提出的这一理论
A. 使民间封建迷信思想氛围更为浓厚
B. 促使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神学教育
C. 鼓励人们遵从道家提倡的顺其自然
D. 便于汉武帝假借“天”来巩固统治
对于父子关系,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认为父慈子孝是一种道德;董仲舒则主张“父为阳,子为阴”,认为儿子绝对服从父亲是一种义务。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 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 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题文)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 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 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 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 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中记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㿊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材料二《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命上去”。
——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
(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政府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汉代统治者是如何消除这种影响的?
(3)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是什么?你认为对这对矛盾的解决最糟糕的历史阶段是什么时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