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反思》中提到:近代流行过“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论调,他们借助《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提法,指出道的文化是形而上的,器的文化是形而下的,形而上的是核心,形而下的是辅助。持这种论调者的意图是
A. 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B.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C. 倡导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
D.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 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 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 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A. 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 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 林则徐是近代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家
D. 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以及两者所表达的艺术效果,电影是影视艺术的起源,电视是影视艺术的衍生物之一。该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包括
A. 用特殊的技术手段给人以视觉冲击 B. —定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
C.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更替 D. 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某高三同学复习时’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高尔基的《母亲》、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放到一起寻找主题。你认为比较合适的一项是
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 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的出现反映了
A. 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 启蒙运动时代的梦幻理想
C.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 电气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