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 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 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 反映了汉唐时期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茶圣”的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 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 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 全部销往海外 B.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质量普遍不高 D.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 出现雇佣关系
C. 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的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力量。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C. 鸦片的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发达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劳资矛盾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