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材料二清未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

 

(1)特点:具有君主专制的色彩;体现了议会民主政治色彩;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性。 影响:政治:有利于巩固德国政治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经济:有利于德国利用国家力量进行工业化;军事:使德国富有极端的侵略扩张性。 (2)原因:德国宪政中的君主专制性,为清末宪政改革中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依据。 不同:清末宪政改革是封建制度专制情况下进行的,而德国宪政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基础上完成的;清末宪政改革是为了维护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而德国宪政在君主专制外更具民主性。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等信息可从具有君主专制色彩、议会民主政治特色、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性等方面概括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消极(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等方面分析影响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德国宪政中的君主专制性,为清末宪政改革中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依据方面进行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关于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目的(清末宪政改革是封建制度专制;德国宪政是在强化中央集权)内容(清末宪政维护满族贵族的家族统治;德国宪政在君主专制外更具民主性)方面进行比较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导致下面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状况表(单位:每1000居民)

年平均率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净增人口

1871——1880

40.7

28.8

11.9

1881——1890

38.2

26.5

11.7

1891——1900

37.3

23.5

13.9

1901-1910

33.9

19.7

14.3

1911

29.5

18.2

11.3

1912

29.1

16.4

12.7

 

 

A. 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 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C. 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

D.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查看答案

16世纪葡萄牙垄断了到东方的跨洋运输,17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掌握了东方贸易,而且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 地理大发现带来商业革命

C. 荷兰后来成为海上马车夫

D. 东西方都奉行开放的政策

 

查看答案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明确提出:“农村中心问题就是要把农业生产搞好,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都要着眼于发展农业生产”“我们是一个方针——以生产为中心”。1978年4月,中共中央文件特别提到:“企业是生产单位,必须以生产为中心。”这些主张

A. 利于全面贯彻“八字方针”以恢复国民经济

B. 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形成

C. 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D. 标志着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查看答案

下面为1953-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的波动曲线。整体看来,新中国各时期的GDP增长主要是因为

A. 政策驱动

B. 投资拉动

C. 内需刺激

D. 市场调节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05-1925年中国从日本、英国、美国的进口额。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一战改变了列强对华出口格局

B. 日本对华出口优势明显进面独霸

C. 中国反帝运动造成贸易额起落

D. 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长期处于困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