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即有浙直丝客、江西陶人前往福建沿海参加海上贸易。十七世纪初年,在海上贸易中有手工业者的参加并提供商品。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 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
B. 沿海自然经济解体
C.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融合
D. 长途贩运贸易出现
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这说明
A. 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
B. 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
C. 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
D. 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
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 1890年 | 1908年 | 1920年 |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 11.74 | 22.99 | 66.10 |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 12.09 | 21.64 | 12.84 |
A.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明朝徽商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攫取官位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列,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
B. 明朝的制度环境
C. 科举改革创造机遇
D.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
A. 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B.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D. 农业生产关系调整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