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 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可用于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 “车同轨、书同文”得以实现
B. 出现了“世胄蹑高位”的局面
C. “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
D. 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且互相牵制
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 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 B. 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
C. 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 D. 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
有学者研究发现,行省制度实起源于魏晋以来的行台制度,原为中央(台、省)的临时派出机构,后罢。金代初年曾置行尚书省于汴京。这些行省前期只理民政,不理军事,后期因内忧外患不断,则兼理民、军政,实际成了地方一级政区。这表明
A. 魏晋行台的职能与汉代刺史类同 B. 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历史传承性
C. 中国的行省制度形成于魏晋时期 D. 行省在历史后期削弱了中央集权
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代三省制
A. 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制约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D. 政事堂权力膨胀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 政府部门之间各司其职
B. 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 政府部门之间互相牵制
D. 权力分工结构的家国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