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1)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2)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4分) 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3)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得出察举制中的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根据材料三中的“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可得出科举制中的考试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根据所学可知,二者的关系是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2)根据材料三中的“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可得出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实行原因还有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根据材料中的“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可得出科举制的特点是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3)根据材料一中的“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和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    B.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 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    D. 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查看答案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

②团结一心的精神

③敢于造反的精神

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里,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中国人遭受了重大的灾难,其中,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最恶劣的是(  )

A. 大肆屠杀中国人民,实施细菌战和使用化学武器

B. 侵占我国大片国土,严重破坏了我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C. 导致中国经济面临崩溃

D. 扼杀中国近代化进程

 

查看答案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查看答案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