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了
A. 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
B. 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归宿
C. 古代知识分子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D. 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 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C. 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D. 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
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
A. 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 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 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 )
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 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
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 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
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A. 尊崇和颂扬先人
B. 缓和君臣关系
C. 惩恶劝善维护统治
D. 巩固儒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