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被他严词拒绝;华盛顿也严词拒绝了一些人让他担任君主的建议。这表明
A. 民主政治的环境决定了伟人的品格
B. 伟人品德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作用
C. 伟人言行决定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D. 梭伦与华盛顿对自己国家的贡献相同
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成为日不落帝国 B. 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
C. 成为“世界工厂” D. 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 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伊丽莎白二世成为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见证了12位英国首相,也是英国民众非常尊敬和欢迎的君主。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君主
A. 为了取悦民众,拒绝行使手中应有的权力
B. 是可有可无的虚君,但能代表国家出访
C. 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D. 仅仅是国家的象征,手中没有任何实权
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B. 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C. 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 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