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近代前期,某一历史人物认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该历史人物应是
A. 近代初期“新思想”的倡导者
B. 维新变法运动领导者
C. 主张民主革命的新知识分子
D.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涮干净不可。”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可以安稳”的前提条件是
A. 推翻袁世凯统治
B. 反对尊孔复古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进行思想文化革命
据统计《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后销量逐渐增加,最多时销达17000份;另《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发行量也不错,在当时影响力也比较大。这一现象说明
A. 普通民众非常支持维新变法
B. 《时务报》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报纸
C. 办报成为推进变法的重要手段
D. 国产报纸比外国报纸好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C.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D.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1895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以致于盗版书更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
B.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C.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
D.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