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 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 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 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英国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第三幕第二场台词:“我们这次(审判)要尽力避免暴虑,因为我们己经按照法律的程序公开进行,有罪无罪,总可以见个分晓。……同一的太阳照若他的宫殿,也不曾避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这些台词反映当时英国社会
A. 普遍认可法律精神价值
B. 限制王权成为大众意识
C. 法治己经取代了人治
D. 呼吁司法应公正平等
罗马法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若遗嘱被认为不符合人伦道德,遗嘱人的近亲可以提起“遗嘱逆伦之诉”,以请求撤销遗嘱。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
A. 对市民的财产自由进行限制
B. 在实施过程中兼顾了社会民情
C. 要求在继承关系中近亲优先
D. 放松了对公民财产的继承保护
古代雅典举行公民大会的时候,执政官就派人两头牵着一根长绳,从市场和街道上横扫而过,把人们赶向会场,绳上沾着赭色矿石粉,谁的衣服沾上这种粉末,就成为极大的耻辱。这种做法
A. 有利于坚持民主制度
B. 体现了雅典民主的不宽容性
C. 是对公民人身的侮辱
D. 扰乱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江南一些地方
A. 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
B. 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
C. 小农经济发展较快
D. 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
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 儒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B. 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
C. 礼乐制仍然有着重大影响
D. 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