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史书名称 | 成书年代 | 表彰名教的列传 |
《史记》 | 西汉 |
|
《汉书》 | 东汉 |
|
《三国志》 | 西晋 |
|
《后汉书》 | 南朝宋 | 列女 |
《宋书》 | 南朝梁 | 孝义 |
《魏书》 | 北齐 | 孝感、节义、列女 |
《梁书》 | 唐 | 孝行 |
《陈书》 | 唐 | 孝行 |
《隋书》 | 唐 | 孝义、列女 |
《新唐书》 | 北宋 | 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
《宋史》 | 元 | 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叛臣 |
《金史》 | 元 | 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 |
《元史》 | 明 | 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法国著名领导人戴高乐,一直主张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二战后超国家主义的一体化;而他在1958年再次执政后,却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并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这说明戴高乐
A. 思想根植于民族主义
B. 反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C. 主张贸易保护主义
D. 顺应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下图是某一时期“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
B.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
C. 世界经济制度化体系化优势明显
D. 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推动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电影创作上的第二次高潮,苏联称之为“解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影新浪潮”。苏联电影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生产扩大,样式丰富,人文色彩浓厚。这一高潮的出现
A. 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关
B. 反映了苏联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 基于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D. 体现了“个人崇拜”风气的破灭
1927年,列宁格勒《真理报》刊登了农户的纳税率:收入在150卢布以下的农户,税率为4.75%,150—200卢布的为5.25%,200—300卢布的为5.75%,300—450卢布的为8%,450—600卢布的为10.5%。这表明,当时苏联
A. 限制并消灭富农阶层
B. 防止农民的两极分化
C. 废除了新经济政策
D. 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