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 加剧全国人地不盾尖锐程度
C. 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 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
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即由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庶民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据此判断“籍田”之礼
A. 大体形成于西周时期
B. 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
C. 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
D. 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材料中“同志”的基础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井田制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魏晋时期,户籍成为人们身份等级的凭证。唐前期,均田制下户籍制度极为严密,其意义在于加强对“人”的控制以达到对土地、赋税的控制。唐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贫富分化的加强,按丁计征的赋税制度,按身份等级配置土地资源的土地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口流动,制度管理的成本越来越大。宋代已明确废除了作为良贱身份等级的户籍制,而代之以财产为主的五等版籍制。“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土地配置模式已成为不易之制,“贵者有力可以占田”被“富者有资可以买田”所代替。……唐代以前,赋役的征收主要按人,宋代则按资产制定户等。主户与客户的含义已有质的变革,主、客两者的区别是依据土地占有情况,富民与佃农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联盟,“佃户既赖田主给佃借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赡家计。”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其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