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是一个积累历史知识,感知体验历史,再到理解感悟历史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授课素材简表
项目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背景图片 | ③ (只填写杂志名) | ||
历史人物 | ① | 康有为 | 陈独秀 |
思想主张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② | 民主、科学 |
材料二“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四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请回答:
(1)根据提示,将材料一中①②③所对应的知识点补充完整。
(2)概括材料二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指出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主要意图。
(4)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董仲舒传》
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摘编自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经济背景。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至深至巨”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5)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一课题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A. 《井冈山的斗争》
B. 《新民主主义论》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邓小平传》
2017年新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 遵义会议、“十二大”
B. “八大”、“十三大”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D. “七大”、“十五大”
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A. 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 实事求是的原则
C. 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 全面改革的思想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不少报纸全文转载。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