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1)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主权在民(实现民主)是主要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2)示例一 观点: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 论述: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总结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教训,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综上所述,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 示例二 观点: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论述: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综上所述,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解析】(1)显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都体现在自由平等扥方面,但是,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由材料“专制之下无祖国”,可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国内的封建专制统治。结合所学,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结合长期以来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实践,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国主义的新内涵。 (2)第二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若认为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主要证据是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的过程。若认为 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则要从孙中山的思想体系深刻体现了把西方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相结合的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3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4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用所学知识证明,材料二中“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论断的正确性。

(3)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三图5所示历史现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图6所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历史学习是一个积累历史知识,感知体验历史,再到理解感悟历史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授课素材简表

项目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背景图片

(只填写杂志名)

历史人物

康有为

陈独秀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主、科学

 

 

材料二“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四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请回答:

(1)根据提示,将材料一中①②③所对应的知识点补充完整。

(2)概括材料二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指出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主要意图。

(4)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董仲舒传》

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摘编自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经济背景。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至深至巨”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5)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查看答案

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一课题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A. 《井冈山的斗争》

B. 《新民主主义论》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邓小平传》

 

查看答案

2017年新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 遵义会议、“十二大”

B. “八大”、“十三大”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D. “七大”、“十五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