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据材料可知
A. 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如果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真的能够栖身月球观看17世纪晚期人类历史演进的剧目,那么他在1687年能看到的精彩一幕是
A. 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B. 英荷两国之间爆发第一次战争
C.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D. 牛顿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A.
B.
C.
D.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出古代科技发展
A. 具有儒学化特征
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 为封建统治服务
D. 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 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 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 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 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