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时期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侨州郡县的设置。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纷纷流徙,大部分渡淮南迁,南迁的移民往往是以原中原世家大族为核心形成的流民集团,当地政府为了招抚流民,安置世家大姓,保持其原有显赫的郡望,即就地按原来籍贯的州郡县名设置政区,给予不税不役的待遇。此举
A.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举 B. 使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阻碍了南方的民族融合 D.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著名学者余英时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这样的描述:“将‘道——一种精神实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 ”这里描述的思想属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两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宋明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欧洲乃至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材料二 康德的道德原则……阳明虽然没有相同的用语,然而,他说天理根源于本心,而本心同时是天理发用的动力,其实即意涵着良知自立法、自守法,亦即自律之意。因此,在这点上,我们可说阳明的观点与康德的观点异曲同工。
——刘桂标《王阳明心即理说与康德意志自律原则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与王阳明思想在时代背景和内容(或特点)方面的相似之处。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性,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
——摘编自光中的哲学《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与柏拉图“理想国”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理想国”产生的各自社会背景,并选择一种“理想国”进行评价。
下框是19世纪某著作的目录节选。该著作
A. 有力地挑战了宗教神学创世说
B. 用生物学解释地质的演变规律
C. 在世界上首提生物进化的观点
D. 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