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在选定上,先由六部会同九卿、科道官员推举若干候选人,再由皇帝向上天焚香祭拜后选出是终人选,具体方法是将候选人名书于纸上,然后将纸折起放入金瓶中,再举匙拈之,最先拈出者即被定为阁臣。关于上述选定方式,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 B. 体现皇权至上的原则
C. 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D. 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论”。他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唐宋之际的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下列能够佐证内藤湖南观点的是
A. 分化事权和重文轻武策略 B. 商品经济取得空前发展
C. 程朱理学的出现及其发展 D. 国家由分裂到重新统一
东晋南朝时期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侨州郡县的设置。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纷纷流徙,大部分渡淮南迁,南迁的移民往往是以原中原世家大族为核心形成的流民集团,当地政府为了招抚流民,安置世家大姓,保持其原有显赫的郡望,即就地按原来籍贯的州郡县名设置政区,给予不税不役的待遇。此举
A.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举 B. 使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阻碍了南方的民族融合 D.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著名学者余英时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这样的描述:“将‘道——一种精神实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 ”这里描述的思想属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两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宋明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欧洲乃至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材料二 康德的道德原则……阳明虽然没有相同的用语,然而,他说天理根源于本心,而本心同时是天理发用的动力,其实即意涵着良知自立法、自守法,亦即自律之意。因此,在这点上,我们可说阳明的观点与康德的观点异曲同工。
——刘桂标《王阳明心即理说与康德意志自律原则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与王阳明思想在时代背景和内容(或特点)方面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