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

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 德意结盟

B. 法俄结盟

C. 英法结盟

D. 英俄结盟

 

B 【解析】据材料“德意志统一后……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两侧的大国分别指法国与俄国,一战前夕法俄结盟,使德国“噩梦成真”,故B项正确;德意结盟,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英国并不是德国两侧的大国,故C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查看答案

东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政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

——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戏曲在13世纪的兴起,此后长篇小说的涌现,及其对爱情、人生乐趣的坦然颂扬,可称为第三次文艺复兴。”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三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文艺复兴在推动近代科学发展方面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和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并指出东西方“文艺复兴”的本质区别。

(3)材料三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它对推动国人思想“再生”方面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它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孟子》

材料二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他们是从明亡的教训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从先秦民本思想中找到了批判的武器。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

材料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们……把古代的民本思想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的民权思想。孙中山等人主张君主必须废弃,专制政治必须彻底扫除,“以合众共和结人心者,事成之后,必为民主”。……孙中山把四万万人看作民国的主人,他说“主权在民,民国之通义”。

——颜建华、郑朝彬《孙中山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有意识地采取提倡传统的下层文化,以打倒传统的上层文化的战略手法,这几乎是当时新文化人的共识。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4)材料四中的“传统的上层文化”是指什么?新文化人为何要对其“严厉批判”?

 

查看答案

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几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加以综合而成的“第七种艺术”。促使电影艺术迅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物质条件是

A. 社会剧烈动荡,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到迷惘

B. 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为电影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支撑

C.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对艺术享受产生了新的需求

D. 传统艺术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查看答案

“它排斥虚无缥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材料所反映的文学流派

A. 热情地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B. 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C. 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D. 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典型人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